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题:勇敢去闯 坚持走下去——亿万农民工的青春之歌
新华社记者蒋作平、吴光于
2019年春运大幕已经拉开,千千万万农民工再次踏上回家的旅途。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,返乡游子的归来让小镇变得愈发热闹?!芭┟窆ご匆狄惶踅帧鄙?,多了寻找机会的身影。金堂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前,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,咨询返乡创业优惠政策。
31年前,50名四川农村姑娘在这里告别亲人,奔赴广东开启寻梦之旅。自此,她们把金堂县竹篙镇与东莞市厚街镇、把四川和广东省、把内地和沿海紧紧联系在一起。岁岁年年,她们与亿万农民工一道,经受时代洗礼、不断突破自我。
闯广东 “光荣得就像去参军一样”
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,王红琼(右)在“锦洲成衣厂”内了解制衣过程(2018年11月2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
1988年初春,农历二月十九,川西平原上的油菜花开始绽放。16岁的青春少女王红琼穿戴整齐,背上背包,与49名同龄姑娘一起,踏上南下闯广东的旅途。
她们的目的地是广东东莞厚街镇的厚兴皮具厂。此前,王红琼最远只到过离家20公里的淮口镇。
1984年,我国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和城市向流动人口逐渐敞开大门,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迅速增加,“农民工”称谓也随之而生。
这是拍摄的广东东莞厚街镇街区(2018年11月22日无人机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
1987年,时任金堂县竹篙区委书记的沈友春,与厚街镇劳动服务站签订劳务输出协议,为厚兴皮具厂组织50名女工。这是金堂县第一次由政府组织、“成建制”输出农民工。
沈友春回忆说,改革开放前,农村里最优秀的是会“使牛”的人,一手赶牛,一手掌犁,需要很高的技术,工分也最高??墒枪し植恢登值牧甘巢还怀?。因此,外出务工是农村生产力解放后的必然选择。
得知广东招工,尽管家人不舍,王红琼还是报了名。体检、选学历……接到录用通知时,王红琼和她的姐妹们感觉“光荣得就像去参军一样”。那一年,竹篙镇200多名女孩报名闯广东,最终只有50人被选中。
妈妈以当地嫁女儿的方式,给她弹了一床新棉絮,爸爸把家里仅有的70元钱塞到她手里。离别的汽车旁,父母和女儿们哭成一片。
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,吴宛平手持老照片回忆在广东的故事(2018年11月2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
竹篙距厚街1600公里。从大客车换到绿皮火车,王红琼是“民工潮”中的一朵浪花。上火车时她就被挤丢了背包,要跳下火车去找,幸好被带队的竹篙中心校校长吴宛平一把攥住,才没与队伍失散。
车厢过道里水泄不通,连座位下都躺着人。她们并不知道,从这一刻开始,亿万中国农民工将书写中国改革开放崭新的历史。
据广东省统计,1988年第一次“民工潮”时,进入广东的异地务工人员约有300万。
两天三夜后,姑娘们终于抵达广州?;鸪嫡救顺庇慷馔鹌讲νǔХ降牡缁?,却听不懂对方的粤语?!肮撕镁梦也胖?,‘缸口’说的就是街口?!彼ψ呕匾涞?。
辗转抵达厚街时已是离家后的第四天。
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,吴宛平展示她保留的1988年金堂县劳动局局长高从永的一封信(2018年11月28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
吴宛平至今保留着1988年金堂县劳动局局长高从永的一封信:“请你转告50名金堂姑娘,你们是金堂第一批到广东工作的,也是我县迄今为止第一批走得最远的,称得上是勇敢者。既然勇敢者的路迈出了第一步,就要坚持地走下去。”
从“盲流”到新市民 用奋斗书写青春
“春潮奔涌车声隆,百万民工闯广东。肩担手提行色急,城乡阻隔路始通?!弊呓鹛孟嘏┟窆げ┪锕荩馐仔∈橙胙哿?。磨出窟窿的编织袋、皱巴巴的火车票,还有那一封封被泪水浸湿过的泛黄家书,无声诉说着农民工们的奋斗史。
50名金堂姑娘第一次离家,兴奋之余带着一些悲壮?!安恢牢蠢椿嵩跹?,有些姐妹刚到东莞就想回家了?!?/p>
车间从早上7点半到夜里11点都灯火通明,王红琼被分配到做包的车间,是姐妹中最拼命的一个。月底第一次领工资,最少的领到8元,而她领到了50元“巨款”。
在闯广东的潮流中,王红琼和她的姐妹们是幸运的。在很长时间里,农民工身份尴尬,找不到工作就意味着办不了暂住证,会被当成“盲流”收容,甚至???。
来自金堂的孙志成1991年刚到东莞找工作时,为躲避查暂住证不得不住进“青山旅馆”——山为旅馆、天为被、地为床。同样来自金堂县的谷宇,在东莞经历了在烈日下晒太阳、做俯卧撑比赛等,因为上百人中坚持到最后的几个,才能被录用。
“既然出来了,不闯出个名堂绝不能回去!”这是亿万农民工的决心、雄心和信心。
即便在最闷热难熬的夏天,王红琼也没日没夜地加班。“天气热,屁股都坐烂了,麻木了都不知道疼?!?/p>
厂里常播放《粉红色的回忆》,如今每每回忆过去,王红琼的耳畔就响起它的旋律。
在她展示的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中,随着时间推移,姑娘们从羞怯变得自信?!白钪匾氖?,改变了观念,让我们有了积极上进的努力方向?!?/p>
到1998年,竹篙镇外出务工人数达到3.8万人,接近全镇总人口的八成,通过邮局汇回的资金总额高达1亿元。
这是拍摄的广东东莞厚街镇街区(2018年11月22日无人机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
1999年,金堂县劳务输出达到高峰,达到18万人。其中在厚街镇高达3万余人,厚街镇一度被外界称为“小金堂”。
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,首次将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表述为“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”。直到今天,农民工仍然是改革开放前沿建设的主力军。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,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.8亿多人。
数据显示,近五年来广东的外省籍务工人员保持1600万人左右,其中四川籍的常年保持在450万左右。千万农民工与勤劳务实的广东人一起创造了“广东奇?!惫餐ㄉ璐笾槿浅鞘腥?。
石萍是至今仍留在厚街的金堂女工之一。这些年她所在的厂老板换了三任,但她作为骨干,一直备受赏识。这些年她赚钱买房、买车,供养孩子读书,还接来自己的双亲,从“外来妹”变成主人翁。
“金雁”归来 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
党的十八大以来,农民工发展进入“提升技能、融入城市”的市民化新阶段。以80后、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,一方面大批人群靠知识和技能,成为新兴产业工人和新市民的主力军;另一方面,一批批农民工带着技术、项目、资金和营销渠道返乡创业,成为新型城镇化、乡村振兴的排头兵。
在“华蓥山游击队”闻名的四川广安华蓥市,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为新兴产业新城,背后凝聚着返乡创业者们的心血。1993年,高考落榜的李双林到东莞一家电子企业打工。16年后,他回到故乡广安华蓥市,创建了当地第一家电子企业。如今该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已有77家企业入驻,电子信息产业已由低端整机代工向高端消费电子、核心零部件生产升级,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该市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。
王红琼2006年回到金堂,开办了“锦洲成衣厂”,一年能接到上千万元的订单。除了竹篙镇“农民工创业一条街”上的厂房,她还在4个乡镇开设了车间,解决了200多名姐妹的就业问题。
1998年,金堂县创建打工仔开发区——金堂县回乡创业示范区,2007年又实施“回引工程”,到2018年10月,已吸引2172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,创办各类实体2072家。
从“孔雀东南飞”到“金雁归巢”,王红琼走了18年。她说,漂泊在外,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照顾家庭。现在每天下班后,看到工厂姐妹们能和家中的孩子相拥相亲,只觉幸福满满。
现在,她收养了两个孤儿?!拔颐钦庖淮宋松钏拇Ρ疾ǎ孟乱淮闪肆羰囟?,现在不能再让孩子受委屈了。”
“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的四川和接收大省的广东,收获最大的是相距千里、跨越40年的共同发展。”四川省人社厅农民工处处长李一漫说。
孙志成回到竹篙镇,办起了制衣厂;谷宇也回到金堂县高板镇,流转600亩土地搞生态农业开发。
漫步竹篙镇,王红琼和丈夫肩并肩走着,望着延伸到南方的大道,“你看,那就是当年我启程的地方?!彼男θ堇镄绰咨5牡缓图岫ā?/p>